白塔山公墓可以上坟吗?扫墓祭祀行脱帽礼可以不?

2020-07-13 22:00:09人阅读老吴公墓

丧事中的脱帽礼

一般而言帽即冠。但在中国古代,帽和冠曾是有区别的。古代的“冠”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,上面有一根不宽的冠梁,从头到后,复在头顶上,将头发束住;冠圈两旁有丝绳叫缨,从左右往下巴处打结,把冠固定在头顶上。周礼中,冠为贵族男子所戴。古重冠,男子20行冠礼,以示为成年男子,可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并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男子二十,冠而字。”“字”是从名衍生的称号,如诸葛亮,姓诸葛,名亮,字孔明。一孔之明曰亮。于是冠就成了成年贵族的代称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冠者五、六,童子六、七……。”弱冠指刚成年,《礼记·曲礼“二十曰弱冠。”有时,一些古书上讲到某“年方弱冠”,即此刚20岁。

白塔山公墓福位大全

中国古代冠不仅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俗习惯、精神面貌,而且是显示戴冠者的社会等级、身份及职业、年龄等诸多“指标”的一类头饰物。各朝代的冠式样众多,如冕西周为王、诸侯及卿大夫所戴,秦以后专指帝冠;汉晋时的进贤冠(前高后低,似船形)系儒生所戴,后为文官所戴(《晋书·舆服志》)。后世也就比喻文官,如杜甫《丹青引赠曹将军霸》:“良相头上进贤冠,猛将腰间大羽箭。”古代顶圆者称“帽”。《释名·释首饰》:“帽,冒也。”大约是圆圆的冒出于头顶。最初为平民所戴,魏、晋后才普遍化,贵族也戴帽。后世遂冠、帽连用。北宋《太平御览·服章部》对“冠”多有述说,现代学者关于古代冠制亦多有论文专著兹不引。

重冠,因为它是头上的装饰物,头是男子最尊贵处,所谓“高贵的头”(跪拜的意义亦在此)。宋·郑樵《通志略天子吊大臣服》:“夫冠,成德之表(标志),于服(全部服饰中)为尊。唯君亲之丧,小敛之前,与服罪之去冠。其余礼仪,虽齐衰之痛有变,无废。”即小殓、有罪者和大丧(父母、君亡)须去冠,其余不去,连兄弟、伯叔之丧的齐衰也不去冠。

子路与格斗“断缨,子路曰:‘君子死,冠不免。结缨而死”(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、《史记·孔子弟子列传》均有记载)。即是说君子要死得从容、不慌乱,大有视死如归的气概。至死还要戴好冠,重冠至于此,很能说明当时对于冠的看法。吉鸿昌1935年于北京被南京政府枪杀时说:我是由于抗日而死,死后不能倒下去。行刑者给他搬来椅子,让他坐在上面。他又说:我死得光明,你们不能从背后开枪遂面对行刑者而坐,要他们从前面开枪。其思维模式即子路“君子死而冠不免”,君子不能死得太狼藉了!明、清时,大臣见皇帝,先摘冠,而后拜,也成了朝觐礼仪的一部分,就像我们在电视、电影中常看到的那样。迄今民间还有“男子头,女子腰”之说,小孩子的头可以摸一摸,但成年男子的头是不能随便摸的,否则有冒犯之嫌。现在看守所中,对被逮捕的男子不问青红皂白,先剃去头发,亦是有意冒犯、挫其锐气之意。

民国以后随跪拜礼的被废除,在丧事(及清明扫墓)中也引入与鞠躬礼相结合的脱帽礼。这就是脱帽礼为何成为一类重礼的缘由。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,在随后的公开吊唁中,有一次江青大约是慌乱而忘了脱帽,结果招致在场群愤怒的吼声!“

原创文章 请勿转载:http://www.baitasan.com/fengshui/160.html
感谢您浏览成都老吴公墓网!
互动热线:183 283 29737